第三十五章 守陵_大汉皇帝
全本小说网 > 大汉皇帝 > 第三十五章 守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五章 守陵

  天子刘启遵从父亲遗诏,在国丧期间,并未下令禁止民间婚丧嫁娶之事,百姓闻此更为动容,更是感恩圣天子的恩德……

  刘荣亲眼望着祖父的灵柩葬入霸陵,心中万分感慨,西汉末年,王莽窜汉,致农民起义,诸多帝陵,被所谓的‘赤眉义军’若盗掘,刘彘之茂陵被盗最甚,唯有孝文皇帝之霸陵无人挖掘。

  想到此处,刘荣心中更是敬佩自己这位祖父。

  待丧事一过,满朝文武尽皆明白,朝中定要大洗牌了……

  身受当今天子所倚重诸臣,自然成了众臣结交笼络的对象,如太子少傅晁错,自孝文皇帝皇帝丧期一过,便已有人持重金登门造访。

  晁错此人,为人严峻刚直,酷烈苛刻,最是反感如此中人,每每有人前来“结节”,总是闭门不见,且都会将这些人之名位一一记录在册……

  心中暗暗言道:待我掌权之时,定要将这些见风驶舵之人,一一治罪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翌日早朝,待天子临朝,便道:“朕承先帝之遗志,以继帝位,今朕欲大赦天下,赐民爵升一等,且可令百姓畅饮三日,众卿以为如何?”。

  天子刘启这是效仿父亲文帝当年继位之时做法,大赦天下,并赐民爵位,以令天下百姓知新皇之恩德。

  如此也是要看一看这满朝文武是要如何战队,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效忠于他,刘启做太子二十余年,在朝中积累的力量也是不弱。

  当年,连赵高斗都能于秦廷之上行‘指鹿为马’之计,以令众臣站队,天子又怎能不可?

  少傅晁错起身道:“陛下心系万民,此乃是是天下百姓之福”。

  闻晁错之言,天子刘启当然是十分高兴,正当此时,一人起身行礼开口道:“陛下,您新登大位,便要大赦天下,如此实有阿妥,望陛下明鉴”。

  满朝文武尽皆转头看向此人,众臣尽未想到,当今天子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命,竟然有人敢直言反对。

  天子刘启正在意气风发之时,当然也未想到,有人会出完反对,望着殿中之人,开口道:“下站着何人?”。

  此人立即跪地道:“臣汾阴侯周开方,拜见陛下”。

  “汾阴侯之父,汾阴悼侯周昌,便是以敢言直谏著称,汾阴侯之举,当真是有先父之风”。

  周开方闻此,竟还以为天子刘启是在称赞于他,竟还行礼谢天子赞赏。

  天子见此更是暴怒,道:“孝文皇帝可行之事,朕为何不可?”。

  “臣…臣不敢”,周开方见天子震怒,吓得话都不会说了,不知道的还以为周开方,竟向其父周昌一样,开始口齿不清,口吃了……

  “朕看汾阴侯近日气色不好,言已咹哆,不如归封地以养老,君侯以为如何?”。

  周开方已被天子吓得脊背发凉,颤颤巍巍的开口道:“臣谢陛下恩典”。

  众臣皆是知道,天子今日此举便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,这个周开方也不知是不是脑子糊涂,竟然自己跳出来反对天子召命,活该如此,当然是不会有人,冒天下之大不韪出面救他……

  天子刘启趁势便将少傅晁错为内史掌管天下财务与长安京畿之事,命原在太子宫尉汤武为卫尉,统领皇宫禁卫南军兵马。

  更是出乎意料的将贾谊认命为太中大夫……

  刘启此举一举将长安之地军权与政权全部握在自己手中……

  就在要散朝之际,廷尉张释之行礼起身道:“陛下,臣廷尉张释之欲请辞告老还乡,望陛下恩准”。

  先孝文皇帝之时,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武乘车驾过皇宫司马门之时,竟未下车,张释之身为廷尉,掌管天下刑法,竟向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及梁王。

  此事一出,天下皆惊,文帝闻此,只得脱帽痛哭向母亲薄太后谢罪,并下诏申斥太子。

  刘启怎会不怨张释之,待刘启继位,张释之已入宫向天子请罪,但如今见天子如此,更是担忧,怕天子哪天又想起此事,又要治罪于他,因此才求以告老还乡…………

  天子刘启闻张释之之言,心中当然是愿意,但嘴上却不能如此说,开口道:“张卿秉公执法,乃我大汉名臣,怎能就此舍朕而去”。

  张释之只得行跪拜大礼道:“陛下,臣已老迈,老眼昏花,怎能再执掌廷尉此等重任,求陛下开恩”。

  天子刘启此时更是流露出‘不舍’的眼神,叹息道:“既然如此,朕便准许张卿之请,但张卿之能,天下罕有,不若张卿到淮南国任丞相如何?”。

  “谒者仆射王仡何在?”。

  一旁王仡凑前道:“臣王仡在”。

  “拟诏,赐张卿黄金万两,金千斤,蜀锦百匹,以彰张卿之功”。

  此时,天子刘启想到了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,要有容人之量……

  王仡道:“诺”。

  张释之闻天子‘以章张卿之功’之言,心中更是害怕,口中只得道“诺,老臣谢陛下天恩”。

  俨然,张释之是低估了天子刘启的心胸,此事过后并未在意追究于他……

  而匈奴一方,得知汉朝有新皇帝继位,军臣单于在中行说的建言下,要荣这位汉朝新皇帝一些礼物,率五万精骑袭击雁门,烧杀抢掠,夺粮草以充军粮,抢百姓以为奴隶……

  待边关奏报呈至长安,天子刘启见此才真正得知父亲为何如此痛恨匈奴,在众臣百般进言下,只得又选派宗室公主,命使节前往匈奴和亲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一日,未央宫麒麟殿内,内史晁错正在向天子刘启,进言削藩一事。

  “陛下,先帝曾说过,匈奴只是肌肤之患,而如今之诸侯王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,如今疾病虽重,以猛药攻之,定可胜之。固臣请奏于陛下,行削藩之策,以安我大汉之江山社稷”。

  天子刘启闻晁错之言,也甚是忧虑,道:“先帝确曾说过此言,只是如今天下诸侯众多,若一味强要削藩,朕只怕到时社稷有危”。

  “陛下放心,臣已有万全之策,诸侯各王,多为骄奢淫逸之辈,陛下可选亲信之臣派往各诸侯国,明为诸侯王臣,实可暗查诸侯之罪证。到时,陛下持铁证再手,便可削其王国”。

  正当天子刘启与晁错详谈之际,谒者仆射王仡进殿请奏,道:“陛下,皇长子刘荣求见”。

  天子闻言,有些不悦,道:“朕朕非有言,非事无扰于朕”。

  王仡道:“陛下,皇长子确说有要事,才令臣传奏,要觐见陛下”。

  此时天子刘启也有些疑惑,刘荣寻自己有何事,便命王仡至殿外传诏刘荣。

  刘荣行礼道:“儿子刘荣见过父皇”。

  “朕闻谒者言,荣儿有要事寻朕,却为何?”。

  “禀报父皇,儿子刘荣求父皇答应,准儿儿子到霸陵为孝文皇帝守陵。

  祖父在世之时,对孩儿十分宠爱,如今祖父过世,儿子不能跟随祖父身旁侍奉,且孩儿身为皇子,却别无他法为父皇分忧。

  固来此求见父皇,准孩儿代父皇为祖父守陵”。

  天子闻此并未开口,晁错上前道:“陛下,皇长子殿下愿为陛下前往霸陵,为先皇守陵,足以见得皇子是至纯至孝之人,臣甚为感动,愿陛下批准。”

  刘启此时心中也有所动容,道:“荣儿有此心意,朕心甚慰。”

  待刘荣离去,天子刘启略有深意的问晁错道:“晁卿以为,朕此子如何?”。

  晁错行一礼道:“陛下恕罪,天家之事,不是臣下可以言论的”。

  “此地别无外人,你我乃是师生,怎不能言,快快道来”。

  “回陛下,臣今日才明白一个道理,为何孝文皇帝会宠爱刘荣殿下……”。

  天子刘启望着眼前的晁错,心道:老狐狸,朕问你刘荣如何,却把此事扯到孝文皇帝身上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刘荣现在请求去守陵,也不单单只是为了去为祖父进孝。

  刘荣深知如今他的父亲此时还不会急着立太子,应该会在他们兄弟中间观察一阵,虽然自己是长子,且从小得到宠爱,可也并不是万无一失。

  此次主动提出守陵便是以退为进,既然不会立太子,此时待在皇宫之中,也无甚用处,还不如到霸陵去,其一,可为祖父守陵,其二,也可为自己营造个仁孝的名声,何乐而不为呢……

  再此之前,刘荣并未向母亲栗姬言明此时,便是怕栗姬不准,才先向父皇禀报。

  栗姬拉着刘荣的手,伤心道:“荣儿,此去守陵定然凄苦,母亲不在,你定要照顾好自己”。

  “母亲放心,儿子必顾其身,待为祖父守陵归来,再为母亲尽孝”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刘荣在离开长安之时,当然也在长安中留有眼线。

  在皇宫中,便将一亲信侍从召至身边,道:“王声,待我出宫,有一要事要你去办,你可愿?”。

  此时信息传递极为缓慢,刘荣怕一至霸陵便对朝中之事一无所知,才有此举。

  王声望着眼前这个不怒自威的皇子,也甚为疑惑,这当真是只有十四岁的任嘛……

  王声战战兢兢的答道:“殿下吩咐,奴婢定然为殿下效劳”。

  “明日,你便随我出宫,但不必你去霸陵,我要你在长安城中,为我传递长安城中的消息,你可愿?”。

  闻此,王声有些手足无措,道:“这…这…”。

  见王声如此,刘荣从一旁匣中拿出数枚金饼交于王声,道:“此是二百两黄金,便赏于你,待此是办妥,并有重赏”。

  看着眼前金灿灿的黄金,王声立时便心动了,他一侍从哪里见过阵仗,当即便应了下来。

  见王声正喜形于色,将黄金塞入怀中,刘荣又道:“既然黄金以收,便要为本殿下做好事,此事若泄露出去,本殿下定要碎尸万段!”。

  听到刘荣此言,吓的王声立即跪地叩头,道“殿下放心,此事除天地鬼神,再绝无他人可知,小人定守口如瓶”。

  刘荣见王声如此才有些放心,便命王声退下,前去准备……

  这些黄金还是当,年祖父孝文皇帝赏赐刘荣的,今日可算是派上了用场。

  刘荣是非常明白金钱的作用的,当年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之战时,尉寮便向始皇帝进言,用重金行贿各国君王宠臣,导致赵王杀李牧,齐王田建听信谗言,举国降秦。有一言道:“易其金而得天下,岂不美哉”。

  待安排妥当,刘荣在第二日辞别父母,便离开皇宫,奔霸陵而去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bxs123.cc。全本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b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