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、钓黄鳝_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
全本小说网 >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> 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、钓黄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、钓黄鳝

  蒋非翻看着手机上各种款式的猫窝。

  看着看着,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被猫窝里长出的猫吸引住了。

  这只布偶猫的眼睛蓝得像星辰大海,那只橘猫的体重真对得起它的颜色,下面一只躺得未免太惬意了吧。

  蒋非看了好一会猫咪,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猫窝上。

  “程大娘,这种款式的,你可以编织出来吗?”蒋非点开图片给她看。

  图片上是一个球状的吊篮摇摇窝,用支架支撑着,猫咪坐进去跟坐秋千似的。

  程大娘细看了一下,点了点头:“可以做出来。”

  “那我定一个这种,大小和你现在编织的猫窝差不多就行。”

  “我加你微信,把图片发给你。”蒋非说道。

  “好。”

  程大娘拿过放在地上的手机,点了几下,熟练地打开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:“你扫我。”

  蒋非刚想帮她操作来着,见到这一幕,默默收回了手。

  他没想到程大娘的操作这么熟练。

  村里很多五六十岁的人,用微信就会发个语音,打个视频,不会用它支付,也不会扫码加好友。

  她这一手可以打败村里同年龄段百分之九十的人了。

  程大娘是这一两个月以来,才学会熟练地使用微信的各个功能的。

  因为有顾客加她好友,扫码支付等。

  蒋非把图片发了过去,接着在淘宝页面往下翻。

  给黑煤球定了猫窝,不给球球定一个狗窝,说不过去吧。

  “程大娘,我再定一个这种款式的,要大一点,给狗子当窝睡,长一米左右,宽七十厘米。”

  蒋非给狗子选的窝就是简单的一个簸箕款式,椭圆形。

  他把图片给程大娘发了过去,备注了尺寸。

  “小非,狗窝尺寸大,编织起来耗时,可能要等三四天才能做好。”

  程大娘解释道:“我手上除了这几个猫窝,还接了十来个竹篮。”

  “我不急,慢慢来都行,你有单可以先做别人的。”蒋非说道。

  “说起来,还是得谢谢你开了采摘园,有游客来村里玩,连带着我们家的竹编生意都好了不少。”

  程大娘乐呵呵地笑道:“在采摘园没开前,我们每逢赶集日拿到集市上去卖,每次卖出的不多。”

  “平时没人到家里买,不敢编织太多堆积着。”

  “采摘园开了后,我们一个星期卖出的量比以往一个月还多。”

  “有空时,我还多做了些小竹篮、果篮、果盘放着,游客过来看到喜欢就会买。”

  “主要还是大娘你的手艺好,村里有这竹编手艺,还在编织的,也只有你了。”蒋非感叹地说道。

  以前村里有很多老人会编织簸箕、箩筐、竹匾、竹篮、背篓……

  挑东西的,装菜的,装稻谷的,各种各样的都有,还能编出各种花样来。

  那些会竹编的手艺人,有些已经去世了,有些年纪大了,编不动了。

  而年轻一辈的,基本没有人会编。

  一门手艺,一旦不能用来赚钱,就会慢慢失传,没有人愿意去学。

  毕竟人活着要吃要穿要住,没钱寸步难行,不能要求人吃不饱穿不暖,为爱发电耗时耗力去学。

  竹编也是这样,买的人少了。

  像农家用的箩筐、簸箕、竹匾等,大家更愿意买塑料的。

  塑料的便宜又方便,相对来说,手工编织的要贵一些。

  蒋非坐着跟程大娘闲聊,说道:“程大娘,你看网上的这些竹编猫窝、狗窝、兔子窝、仓鼠窝、鸟窝。”

  “用竹子编织的各种宠物窝都有,你有空也可以做一些,应该会有养宠物的游客喜欢的。”

  当下来看,宠物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火。

  养宠物的人,即使对自己抠抠索索的,可买起宠物需要的物品来却很大方,舍得在它们身上花钱。

  “咦,这不就是簸箕吗?下面加个架子就变猫窝了?”

  “还有这个,就是一个矮的箩筐。”

  “这个更简单了,洗菜用的圆筐,也当猫窝去了……”

  程大娘看着一张张图片,就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
  震惊!

  不便宜的猫窝、狗窝都是以前用剩的箩筐、簸箕改造的。

  “对啊,随便改改就是各种宠物的窝了。”

  蒋非笑道:“传统的竹编制品不好卖,说不定换个法子,竹编制品又被盘活了呢。”

  “要真能被盘活就好了,能卖得出去,能赚到钱,才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。”

  程大娘叹了一口气:“要不然等我们这一辈老去了,竹编手艺也就断了。”

  蒋非点点头,他也是这么想的。

  时代的进步,生活方式的变迁,导致曾经耳熟能详的吆喝声越来越远。

  现代科技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劳作,一些民间手艺也慢慢被人遗忘。

  比如锔碗、补锅的手艺人。

  像瓷器或者是陶器这种易碎的东西,在碎了之后不舍得扔掉,那么锔碗的手艺人便会将破碎的地方重新锔在一块。

  通常先是用金刚钻在瓷器的破裂处打上几个孔,然后将细小的钉子用小锤慢慢打进去。

  最后涂上特制的石膏。

  还有补锅的手艺人。

  蒋非对他们最深的印象就是补锅师傅一来到村里,大家都提着漏水的锅过去排队。

  补锅师傅拿着工具一顿敲打,锅就补好了。

  补锅师傅经常会说的一句口头禅是:漏了,我一文钱不收。

  那时,家里的东西坏了都会修修补补继续用,真正的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。

  补锅师傅靠着补锅的手艺,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,日子能过得比普通农民好一点。

  还有修鞋匠、剃头匠、修表师、箍桶匠……

  蒋非上小学前,没有去过理发店。

  家里边谁要是剃头的话都会把剃头匠叫到家里来,准备一盆热水和一条毛巾就行。

  锋利的剃刀在头上来回剐蹭,不会留下一点伤口。

  而且熟练的师傅速度很快,几分钟就能剃完一个。

  锔碗、补锅、剃头匠,现在村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。

  修鞋匠倒是偶尔还能在集市上看到,只是师傅数量少,顾客数量更少。

  每次在集市的一角看到他们,一架补鞋机、两个小板凳便是修鞋匠的全部家当。

  这门手艺看似不起眼,但是里面却讲究的很,腿上一块布,手上一根针便将破旧的鞋子恢复如初。

  民俗手工艺的消失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现实。

  时代在进步,这些手工艺不再被需要,只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,慢慢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。

  蒋非坐在树下和程大娘唠嗑了好一阵,郑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过来。

  三人又聊了好一会儿。

  金色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洒了下来,在地上映出点点亮光。

  树上缠绕着的牵牛花开着浅蓝色的花朵,在太阳的照射下,花朵正一点一点失去水分。

  老母鸡在树下刨坑,大白鹅雄赳赳,气昂昂地巡视着自己的地盘。

  一只老黄狗躺在墙角的阴凉处闭目养神,时不时半睁开眼睛看看聊得开心的三人。

  蒋非本来打算去采摘园瞧一瞧的,没想到在郑大爷和程大娘这里一待,待了一个多小时。

  他看了下时间,起身告辞,不往采摘园去了,回家吧。

  ……

  每年六月到八月这段时间,是黄鳝最肥美的时候,肉质细腻。

  下午五点过后,有几个钓鱼老在稻田边上的小溪里垂钓,不是钓鱼,而是钓黄鳝。

  蒋非在钓友群里看到汪来鸿和季展霖都在,过去凑了下热闹。

  在溪边钓黄鳝的有五人,他们在钓友群里约好一起过来的。

  除了熟悉的汪来鸿和季展霖外,另外三人,蒋非也认识,时常见到他们来村里。

  “小非,你来得正好,帮我找找黄鳝洞哩。”

  汪来鸿看到过来的蒋非,立马把他拉了过去。

  他们钓黄鳝,不是随便把钓竿往水里抛,而是要先找到黄鳝的巢穴。

  黄鳝在水中,一般都是自己在软泥中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或石洞中穴居的。

  所以钓黄鳝首先要会找到它们的洞。

  黄鳝洞大多打在池塘、湖泊、水田或小河沟的靠岸边的水中。

  由一个上洞、一个下洞和一个窝组成。

  上洞一般在水面上约10厘米的地方,下洞在水面下约30厘米的地方。

  洞径因黄鳝的大小不同而同,小的手指粗,大的可达6~7厘米。

  窝在上洞和下洞之间,呈圆形,直径约10~15厘米,是黄鳝转身、产卵、孵卵的地方。

  “我看看能不能找到。”

  蒋非说着,蹲在溪边仔细看了起来。

  溪边的土质松软,黄鳝洞一般会在接近水线的位置。

  溪水有时涨有时落,黄鳝会根据溪水的量,不断地改变洞口的位置,使洞口经常处于与水线相平。

  从而既保持洞内的湿润,又避免为水所灌。

  蒋非把范围锁定在水线之上6~8厘米的区域。

  “汪哥,这里。”

  蒋非很快找到了一个,黄鳝洞的洞口圆润、光滑,从洞口到水线有蠕行的痕迹。

  “论找黄鳝洞,还是你行啊。”

  汪来鸿拿了钓钩过来,他为了钓黄鳝,买了专门的黄鳝钩。

  蒋非看了,在心里啧啧两声,真讲究,他们以前钓黄鳝,工具都是自己随便折腾出来的。

  汪来鸿把蚯引挂到钩上,整条蚯引穿入长柄钩,不露出钩尖或留一段蚯引在钩外。

  否则黄鳝会光吃蚯引不上钩,难以钓获。

  他轻轻地将钩饵伸入洞中,缓缓上下抖动饵料,引诱黄鳝咬钩。

  一般来说,黄鳝贪食,只要闻到腥气,就会抬起头来将钩饵一口咬住往下拖。

  只要洞穴中有黄鳝,经过几次逗钓,它们多会前来觅食。

  “来了!”汪来鸿小声说道。

  汪来鸿的手感觉到黄鳝已经咬钩,他向前推了下钩柄,好把钩子伸入鱼嘴。

  然后转动一下钩柄,让钩尖钩牢后,再慢慢地抽出钩柄。

  这个动作要缓,不然容易钩豁鱼嘴而造成跑鱼。

  当感觉黄鳝上钩后,也不可以勐力提竿。

  因为长柄钢丝条钩没有弹性,如果用力过勐,它们容易脱钩逃跑。

  汪来鸿稳稳地将黄鳝提出了洞口。

  黄鳝体滑有黏液,他小心地用食指和中指来抓它的颈部,摘钩后放入水桶里。

  “老汪,多大?”季展霖转头问道。

  “大概2两。”汪来鸿答道。

  “不错了,野生的,要长两三年才有2两。”季展霖说道。

  黄鳝喜欢独居,在这个洞穴钓上一条后,就没有黄鳝上钩了,要转移到另一个有黄鳝的洞穴。

  “小非,再帮个忙找一个?”汪来鸿笑看着蒋非。

  “老汪,你怎么可以开挂呢?”

  季展霖伸着钩在洞里晃了好一会儿,不见有黄鳝咬钩。

  “小非,你帮我看看这个洞像不像废弃的,感觉里面没有黄鳝的样子。”季展霖说道。

  汪来鸿接话说道:“不用看了,有黄鳝的话,早咬钩了,你赶紧换一个去。”

  “我没喊你,我喊小非。”

  “小非在帮我找黄鳝洞呢……”

  汪来鸿和季展霖开启了小学生式的拌嘴模式。

  蒋非帮他们找了几个黄鳝洞,看一群群飞鸟叽叽喳喳地归巢了。

  他赶紧上山喂鹌鹑去。

  新的鹌鹑舍还在建造中,等建造好,弄好各种设施才能开养,预计要半个月的时间。

  喂完鹌鹑、鸽子和母鸡,蒋非下山回家。

  一走进院子,他看到女儿怀里抱着两只小奶猫。

  一只是黑白花,身上的毛有白色和黑色,看起来像奶牛。

  一只是狸花猫,颈部、腹部下面的毛色为灰白色,身体其他各部的被毛为黑、灰相间的条纹,形如虎皮。

  “星星,哪里来的小猫咪?”蒋非问道。

  这两只小猫看起来顶多出生半个月,连路都还不会走。

  “是黑煤球叼回来的。”

  星星轻轻摸着小奶猫的头顶,抬头说道:“它们好可爱,爸爸,它们是黑煤球生的吗?”

  “黑煤球是公的。”

  蒋非皱着眉头看着小奶猫,黑煤球去哪叼来的猫崽子?

  猫是属于雌性单独养育幼崽的动物。

  母猫生育后因为激素影响,会激发母性,而公猫则不会。

  即使公猫和母猫同住一个家,小猫出生了,公猫一般都不会管,只是好奇地看看,母猫还会不许公猫接近。

  就算这两只小崽是黑煤球的,黑煤球应该也不会去管它们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bxs123.cc。全本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bxs12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